一、旅游区概况
(一)区位条件。旅游区设立于2013年6月,规划面积213平方公里,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的涪陵区,地处渝东南、渝东北重要节点,是大武陵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千里乌江门户。从旅游区游客中心到涪陵城区45公里、车程约50分钟,到重庆主城南岸收费站114公里、车程约120分钟(梓白高速2020年通行后仅需约90分钟)。武陵山旅游区还作为“大仙女山旅游区”1080平方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,已被重庆市政府纳入“大仙女山”旅游环线,并上升为全市旅游发展战略。
(二)旅游资源。旅游区地处神奇的北纬30°附近,呈喀斯特地质特征,有森林、裂谷、高山、花海、平谷、民俗、禅宗、枳巴文化等旅游资源。域内平均海拔1100米,70%处于900米至1300米之间,是最适宜的人居环境海拔高度;负氧离子含量平均3800个/cm3,最高达4200个/cm3,非常适合养生度假;平均森林覆盖率82.7%,最高达95.2%;四季景色多彩多姿,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;降水丰富,四季分明,立体气候明显;年平均气温11-15℃,夏季平均气温19.7℃。
(三)产业基础。旅游区按照“一轴”、“两核”、“三版块”布局产业,目前已投入36亿元完成旅游区水电气讯、道路交通、景区提档升级等设施建设。48公里“最美岩石花园环道”由乌江边蜿蜒盘旋串联武陵山各景区,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。通过近年的发展,旅游区内已建成星级乡村酒店及乡村农家乐300余家,打造了武陵山大裂谷、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、武陵山大木花谷、816工程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;已取得市级旅游度假区命名,正在开展武陵山国家级旅游渡假区和大裂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。
(四)规划控制。旅游区成立以来,秉承规划先行、规划引领的指导思想,先后完成了旅游区总体规划、度假区规划、产业规划、文化规划等30余个各类规划,并就土地、林地、城镇等开展多规合一调整,确保项目建设用地供应,为产业项目落地奠定基础。
二、武陵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构想
(一)指导思想:旨在构建旅游大格局,集合旅游大市场,着力长江经济带最佳旅游目的地建设,凸显武陵山脉、渝东南、渝东北、乌江流域门户聚集区优势,发挥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涪陵区全域旅游牵引作用。
(二)产业导向:以“武陵山国际旅游目的地”建设为总领,用好武陵山和乌江的山、水、人文资源,打造山水运动、森林漫游、休闲度假、高山消夏、乡村体验等多业融旅四季产品,达到展示山水相连、山水相依的旅游形态,促进旅游增量、产业兴旺、社会发展等目的。
(三)建设内容设想
1、在白涛建峰大桥附近乌江岸边合适位置,建设集高速公路、铁路、航运为一体的地标“武陵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游客集散中心”,突出此集散中心在重庆市政府规划的大仙女山旅游度假区西,以及连接长江、乌江流域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功能作用;
2、申请在集散中心附近开设“渝怀铁路武陵山旅游客站”与集散中心连接;或修建等级道路连接集散中心与已开设的白涛火车站;
3、建设涪陵城区到游客集散中心的观光火车;
4、建设涪陵城区到游客集散中心的自行车游步道;
5、开通乌江水上观光游船;
6、提档升级游客集散中心辐射的816核工洞、御泉河漂流、大裂谷、国家森林公园、大木花谷等已建成景区品质,打造大溪河等一批新景区。
7、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经由武陵山旅游区内的金子山、游客中心、国家森林公园、大木花谷索道环线。
8、建设武陵山乡场镇湿地公园片区为核心的度假小镇,方圆约10平方公里范围为建设区,在小地名毛鸡湾、大坨、漆树坨、犁地坪、娇子坨、武平路沿线、寄牛槽、枯草堂、游客中心附近等地,合理布局餐饮、民宿、娱乐、文化、体育、演艺、商业、街区、体验、互动等“5+2、白加黑”旅游产品,形成度假旅游消费核心聚集区。
9、建设武陵山金子山片区2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旅游综合体,包括金山寺复建、禅修康养、吊儿咀极限运动、特色农旅、民俗民宿、文体融旅等项目。
10、建设大木乡场镇为副中心的浪漫风情度假小镇,提升旅游品质和产品市场吸引力,丰富大木花谷旅游业态内涵,多形式开发花卉旅游。
11、助推旅游区内现有景区、乡村旅游项目、农家乐提档升级,主动开拓,服务旅游市场。
12、逐步探索开放武陵山旅游区与涪陵区内各地低空旅游游线,规划建设各地航空旅游升降站,并做好未来与区外低空旅游对接的准备。
三、合作理念
根据投资方意愿,结合旅游区资源,围绕结合点对接洽谈。可整体投资以上设想的建设内容,也可单独投资其中的某一个项目。双方达成投资协议,实现合作共赢。
四、优惠政策
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政策前提下,根据项目投资情况,可实行“一事一议、一企一策”。
五、建设用地:
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000亩,目前具备摘牌条件的建设用地约1000亩,其余2000亩可分期分批摘牌获得。
具体土地用途及价格,可按“一事一议、一企一策”方案协商办理。